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傅说
所属年代:夏商周时期 |
身份标签: |
生平简介:![]() 傅说(约公元前1335—前1246),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武丁时期的相。武丁是商朝中后期的一位君主,庙号高宗,在商诸王中颇负盛名,在位59年,在傅说辅佐下大力改革政治,使得武丁一朝成为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,史称“武丁中兴”,傅说也因此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。据传傅说原为刑徒,被武丁发现后加以重用,“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”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记载:“帝武丁即位,思复兴殷,而未得其佐。”后来“武丁夜梦得圣人,名曰说。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,皆非也。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,得说于傅险中。是时说为胥靡,筑于傅险。见于武丁,武丁曰是也。得而与之语,果圣人,举以为相,殷国大治。故遂以傅险姓之,号曰傅说”。这件事在《墨子》《国语》《吕氏春秋》《帝王世纪》《尚书》等书中均有记载,内容大同小异。当然,武丁托梦得圣人是不大可信的。合理的解释是,武丁在民间时就已经访得傅说这个贤人,但傅说的地位太低下,武丁恐怕众人不服,于是利用商人普遍信神的心理,用托梦来达到用贤的目的。 有关傅说从政的重要文献记录在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《古文尚书·说命》中。《说命》三篇记录了圣人傅说的传奇经历,向商王武丁进行谏诤的言论主张和高风亮节,集中反映了傅说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。上篇叙述傅说初见武丁的过程及劝武丁虚心纳谏的言论;中篇为傅说向武丁陈述治国方略,其中有传诵不绝的名言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”;下篇为君臣共勉之辞。通过对《说命》的分析,可以看到傅说的治国思想主要集中于对君主的规范和要求。如君王要能够从谏如流,傅说指出“惟木从绳则正,后从谏则圣”君王要以治民为重,不可贪图享乐;君王要选贤任能,重视吏治;君王还要谨言慎行,善于听取意见等等,这些谏言和教诲,真可谓循循善诱,苦口婆心。 以上传说虽非信史,却能够反映出傅说这位上古时期的政治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。据记载,傅说还亲自实践,辅佐商王发展生产,改善民生,富国强兵,传达王命,调兵遣将,征伐常来侵扰的周边游牧部落和氏族、方国,扩大疆土,四方归服,成为商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。由于傅说思想理论的精辟深刻和他对商朝国家治理的卓越贡献,很早以来就被尊为“圣人”,成为古代贤相的典范。 |
历史评价: |
推荐单位:商丘司法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