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盘庚

生成海报分享 年代:夏商周时期 地市:安阳 浏览:
所属年代:夏商周时期
关联地点: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纱厂路与纺织路交叉口西北殷墟。
身份标签:商王祖丁之子,阳甲之弟,商朝第十九位国王。
关联典籍:迁都到殷,压制奴隶主贵族,推行新律法,强盛商朝。
关联遗存:殷墟
生平简介

盘庚是商朝中期著名的君主,名旬,商王祖丁之子,阳甲之弟,小辛之兄,在甲骨卜辞中或称为“般庚”。从商汤到盘庚,已经传了十代二十个王。商人“不常厥邑”,曾多次迁都,盘庚当政之际,为谋求革除弊政,“绍复先王之大业”,再次迁徙都城,相关事迹见于《尚书·盘庚》、古本《竹书纪年》《史记·殷本纪》等传世文献。

盘庚迁都的立足点是要“天永我命于兹新邑”“用永地于新邑”,即借助天意选择一个合适的国都,长久地定都下去。殷地地处中原地区,利于“氐绥四方”,且能够成为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,自然成为新都的理想选择。最终,盘庚迁都的意图还是通过占卜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
“盘庚既迁(殷),奠厥攸居,乃正厥位。”经过不懈的努力,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,社会局面终于安定下来。商朝的经济、文化再度复兴,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,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“盘庚徙殷至纣之灭,二百七十三年,更不徙都。”从盘庚迁殷以后殷商王朝的发展壮大来看,迁都到殷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。正是这一事件在商代历史上的重要性,商朝也因此被称为殷朝或殷商。由于在安阳的殷墟发现了甲骨文,殷商时期成为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。从这个意义而言,盘庚的迁都和对殷地的治理更是功不可没的。

历史评价:司马迁《史记》:“行汤之政,然後百姓由宁,殷道复兴。” 班固《汉书》:“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,圣人美之。”
推荐单位:安阳市司法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