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孔子

生成海报分享 年代:夏商周时期 地市:商丘 浏览:
所属年代:夏商周时期
关联地点:孔子还乡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
籍贯/祖籍: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省夏邑县)
身份标签: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、“大成至圣先师”
关联典籍:《论语》
关联遗存:孔子还乡祠
生平简介
   

孔子(公元前551年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省夏邑县),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、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

法治思想

孔子创立的儒家,从社会的长治久安出发,在继承和发展西周“礼治”思想和周公“以德配天”“明德慎罚”思想的基础上,提倡“仁者爱人”,要求“克已复礼”,为统治阶级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旨在维护“礼治”、重视“德治”、强调“人治”的法律思想。

法治轶事

孔子的弟子高柴,字季羔,也叫子羔,为人憨直忠厚,曾担任卫国的刑官,为官清廉,执法公平。有一次,有一个人犯了法,季羔按刑法下令砍掉了他的脚。不久,卫国发生了卫灵公之子蒯聩称兵作乱之事,季羔因此逃了出来。当季羔逃到了城门口时,竟发现守城门的人,恰是那位被他砍掉脚的人。这位守城人,一看是季羔,不但没有借机抓他,反而对季羔说:“那边有一个缺口,可以跳出城去。”季羔答道:“君子是不会去踰越围墙的。”守城人停了一下,想了想,又对季羔说:“在那边有一个小洞,也可以爬出城外。”季羔又答道:“君子是不会从洞里钻着出去的。”搜捕的人眼看着就要到了,危急之下,守城的人左右看看,马上对季羔说:“这有一间房子,先生您或许可以先藏一下。”于是季羔就躲进了房子里。过了不久,迫捕的人停止了搜索,季羔安全了。季羔准备离开,心中很感激守城的人,对他说道:“我不能违背法令,亲自下令砍了你的脚,如今我在危难之中,这正是你报仇的好时机,你反而三次让我找机会逃走,这是为什么呢?”守城人说:“砍了我的脚,是因为我犯了罪,这是无可奈何之事。可那时,您按法令来治我的罪,叫行刑的人先砍别人的脚,再砍我的,是希望我能得到机会侥幸赦免啊!我知道案情已经查明,罪行也已判定了,可等到要宣判定刑的时候,您那忧愁的样子,都显现在了脸上,我是看在眼里的,难道您对我有什么偏爱吗?上天诞生了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,本来就应该如此啊。这便是我敬重您的原因。”孔子听说了此事,不免赞叹道:“季羔真是善于为吏啊,同样是执行法令,思想着仁爱宽恕就可以树立恩德,若加以严酷暴虐就要结成仇怨。秉公办事,仁爱存心,这是子羔的做法啊!”

历史评价:汉代历史学家、文学家司马迁:诗有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余读孔氏书,想见其为人。适鲁,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,诸生以时习礼其家,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。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,当时则荣,没则已焉。孔子布衣,传十余世,学者宗之。自天子王侯,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,可谓至圣矣!(《史记》)
推荐单位:商丘市司法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