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传统法治人物:刘禹锡

生成海报分享 年代:隋唐时期 地市:洛阳 浏览:
所属年代:隋唐时期
关联地点:河南省洛阳市
籍贯/祖籍:河南省洛阳市
身份标签: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
关联典籍:《刘梦得文集》《刘宾客文集》《天论》
关联遗存:刘禹锡墓
生平简介

刘禹锡(772年-842年),字梦得,籍贯存在江苏徐州、河南洛阳、浙江嘉兴三种说法,自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 ,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(一说为匈奴后裔)。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

刘禹锡,贞元九年(793年)进士及第,初任太子校书,迁淮南记室参军,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,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。杜佑入朝为相,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。贞元末年,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“二王八司马”政治集团。唐顺宗即位后,刘禹锡参与“永贞革新”。革新失败后,屡遭贬谪。会昌二年(842年),迁太子宾客,卒于洛阳,享年七十一,追赠户部尚书,葬于荥阳。

法治思想

"人之道在法制"刘禹锡认为,社会问题的治理要依靠法制。有了法制,并且得以实施,就可以防止邪恶,改变社会风尚,促使社会进步。

法治轶事

司空见惯 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回京,司空李绅仰慕其才学,邀刘禹锡至家,盛宴款待。席间,李绅命歌妓演唱劝酒,刘禹锡乘兴即席赋诗曰:“䰀鬌梳头宫样妆,春风一曲杜韦娘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”李绅遂将歌妓赠与刘禹锡,是为“司空见惯”这一成语的由来。也有记载是扬州大司马杜鸿渐与刘禹锡之间的故事。

历史评价:刘禹锡诗文俱佳,涉猎题材广泛,与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,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,与韦应物、白居易合称“三杰”。
推荐单位:洛阳司法局